季後賽一戰成名,並急速墜落,簽大約不代表有好表現!
對於NBA球員來說,季後賽是一個能讓世界看見的大舞台,表現的好就有可能獲得更多機會,有可能是上場時間的增加,抑或是替補球員成先發,但最實際的莫過於一張大合約......
對於NBA球員來說,季後賽是一個能讓世界看見的大舞台,表現的好就有可能獲得更多機會,有可能是上場時間的增加,抑或是替補球員成先發,但最實際的莫過於一張大合約。
季後賽表現好簽大約成功案例 – Zach Randolph
時間拉回2003年首輪季後賽,西區第三的小牛對上第六的拓荒者,前三場小牛已取得3-0的絕對領先優勢,拓荒者眼看機會渺茫,賭博式的將二年級生Zach Randolph換上先發,希望利用Randolph的內線高機動性打出破口,而這一個變動,讓前三場僅能挹注球隊5分5.7籃板的Randolph,瞬間化生為禁區猛獸,接下來的三場比賽,場均上場38分鐘能拿下22分11籃板,引領球隊斬獲三連勝,雖然最終的生死戰,Dirk回神勇奪31分,小牛有驚無險晉級,並未成為歷史上第一個3-0被翻盤的隊伍,雖然拓荒者沒能完成大逆轉,但Randolph在季後賽上的優異表現,讓球隊將他視為核心並重用。
Randolph也不負眾望,持續在賽場上繳出一張又一張的A+成績單,並榮獲最佳進步球員獎,新秀紅利走完,拓荒者與他簽下一份6年8,400萬的大合約,雖然往後因為紀律問題以及防守態度散漫,導致他輾轉尼克、快艇,之後才來到最適合他的灰熊,但在這幾年間Randolph只要上場就有好表現,場均20+10易如反掌,並沒有愧對於這份薪水。
Randolph因為三場季後賽而崛起,也因此簽下了大約,是不鳴則已,一鳴驚人的典型例子,但像Randolph這種案例在聯盟中其實並沒有太多,更多的是只打了幾場好球,簽了大約之後就一落千丈。
失敗案例 – Bismack Biyombo
2010到2018年賽季期間,LeBron James制霸東區,沒有任何一支東區隊伍能擊敗LeBron領導的球隊,強如東區馬刺老鷹、綠軍三巨頭GAP都做不到,這幾年間,LeBron在季後賽上擊敗了24支隊伍,並有9支被無情橫掃,且沒有任何一支球隊能在陷入0-2的劣勢下還能力挽狂瀾追平系列賽。
2015-16賽季,騎士連續橫掃活塞、老鷹挺進東區決賽,而對手是連續兩個系列賽都打好打滿七場的暴龍隊,暴龍在缺少當家中鋒Valančiūnas的情況下,前兩場以大比分敗給騎士,當時大多數人都認為騎士能以全勝之姿晉級總冠軍賽,但這個男人跳了出來,回到多倫多的第三戰,代替大V頂上先發的Bismack Biyombo小宇宙爆發,在此之前場均僅有6分8籃板的他,此戰上陣39分鐘拿下7分26籃板以及送給LeBron 4個火鍋,26個籃板中有8個是進攻籃板,一個人抵掉騎士全隊的進攻籃板數,這樣誇張的表現也讓Biyombo聲名大噪,下一場的發揮雖然沒有如此驚豔,但依舊抓了14個籃板並搧了3個火鍋,幫助球隊扳平系列賽。
不過後續兩場比賽,這樣超常的演出並沒有延續,其中一個原因是第5、6戰騎士老早在上半場就鎖定勝利,加上大V回歸從板凳出發,分走了一些上場時間,使得Biyombo沒能再上演抓籃板秀,但這些並不影響其他球隊對Biyombo的好感度,更準確的說,暴龍六戰被淘汰,恰好讓Biyombo的身價停留在最高點,他那時也正逢合約年,急需一張複數年合約。
果不其然,2016年的夏天魔術隊與Biyombo達成協議,簽下一筆4年6800萬的合約,有球隊看上他是可預見的,但從一年300萬躍升至1700萬,是出乎預料的,Biyombo的身價一夕之間翻了5倍之多,但實力……可沒有翻倍,場上的表現跟爆發之前差不多,也不曾再抓下20個籃板以上,終究只是個6分7籃板的替補球員,或許每場在多1到2個火鍋點綴,說實話以替補球員來說還算堪用,但絕對不值一年1700萬的價格;說來也奇怪,魔術當時有歐陸長人Nikola Vučević,防守能力雖不太好,但能裡能外的進攻手段在聯盟長人中也很稀有,就算Biyombo場均能抓15個籃板,缺乏進攻能力的他,怎樣也不可能取代Vučević,等不到Biyombo成長的魔術隊,也在兩年後將他交易回夏洛特黃蜂,在之後的賽季裡Biyombo也都是差不多的狀態,正所謂一戰成名,但後繼無力。
留言列表